8. 中醫療程中醫認為眼袋、黑眼圈、眼紋等問題的形成,與子宮虛寒、脾胃運化失調等因素有關,因為血液循環受阻,導致黑眼圈形成,加上身體吸收的營養無法透過脾胃順利運化,提供給其他器官,引致水分滯留,結果就會引起眼袋的問題。
● 去眼袋食療除了服用中藥之外,中醫也會透過食療的方式,增加身體吸收的營養,促進改善脾胃運化及血氣循環,定時食用的話,長遠可改善及調理體質,消除眼袋及其他眼部肌膚問題之外,也不易復發。
去眼袋食療推薦:紅棗水
紅棗具有補血的功效,可謂是女性恩物,長時間飲用的話,有助改善血氣循環,避免血瘀滯留,令黑眼圈、眼袋等問題加快消除,亦可提升精神。
做法:將5顆紅棗洗淨後去核,然後加入熱滾水,蓋上後焗10分鐘即可飲用。
去眼袋食療推薦:蘋果燉鯽魚
蘋果及鯽魚可以有助調理脾虛問題,同時改善頭暈、氣虛、水腫等問題,另可加入紅棗以補充血氣。
做法:將1片生薑炒香,加入清水煮至水滾,之後加入2個蘋果、1條鯽魚、10顆紅棗,轉小火後再煮2小時,直至湯水顏色變成奶白,最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飲用。
原理:
透過食用不同食材,改善個人體質,增加體內血氣循環,改善血滯、血瘀的問題,同時調理脾胃運化,增加身體的營養供應,從而改善瘀血積聚、氣血不通所導致的眼袋及黑眼圈問題。
適合對象:
阻所導致的眼部肌膚問題。
恢復期:
沒有恢復期。
優點:
可以根據個人體質而改變食材,長遠食用有改善個人體質的作用,令身體更為健康,而且性質溫和,不會引致副作用。
缺點:
採用中醫食療去眼袋的效果未必可立即可見,需要視乎個人體質而言,對於非血氣不通所致的眼袋及黑眼圈甚至沒有功效,建議進行之前先諮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。
● 眼部穴位按摩眼部按摩是另一種中醫常建議的去眼袋方法,透過按壓與眼睛相關的穴位,可以改善血液循環,消除水分積聚,避免雙眼過於水腫。最簡單可以利用指腹進行按摩,或者配合眼霜、按摩捧按壓穴位,也有助護膚品吸收,令去眼袋效果更顯著。
4個去眼袋必按穴位
攢竹穴:位置在兩邊眉頭,多按摩有助舒緩眼睛疲勞,改善頭痛、雙眼乾澀的問題。
睛明穴:位於眼頭位置,有充盈氣血、暢通循環的作用,增加眼周的血液循環,改善用眼過度所致的疲勞,避免眼濛、眼乾的問題出現。
承泣穴:位於瞳孔的正下方,多按摩有助明目,改善眼周循環,舒緩疲勞之效。
太陽穴:在眉毛後方的凹陷處,此穴位有舒緩頭痛、頭脹之作用,另外也可改善雙目乾澀、眼濛、眼周疲勞的功效。
原理:
透過按摩與眼睛相關的穴位,疏通眼周的血液循環,改善氣血,增加眼部的養分供應,加速水分及毒素的排走,令雙眼皮膚回復緊緻,減淡黑眼圈及色素沉澱的問題。
適合對象:
經常用眼過度,例如需要長時間看電腦、手機的人士,容易出現雙眼乾澀、疲勞,或因氣血循環不通引致黑眼圈及眼袋的人士均適合。
恢復期:
沒有恢復期。
優點:
可以疏通眼周的血液流通,長遠來說能夠減少黑眼圈及眼袋再次形成的機會,加上按摩方法簡單,無須任何成本即可進行。
缺點:
只能夠針對因水腫、瘀血積聚而成的眼袋及黑眼圈問題,無法針對性改善脂肪型眼袋,加上因應個人體質及按摩手法的不同,眼部穴位按摩的效果未必十分顯著。